中国冶金教育杂志社
首页 > 最新目录
 
/ / /
 

《中国冶金教育》2020年01期

 
目录
教育教学改革
非高炉炼铁课程教学特色、问题及对策王成善;邱贵宝;龙木军;1-3
交通运输专业城乡规划类课程建设的“三化”改革张琦;王秋平;4-6+9
冶金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吕凡;苏丽娟;李洪玮;7-9
士官装备课程混合式教学李爱华;杨森;张会纤;10-12
西部地方医学院校“双一流”建设的思考李静;万华麒;13-15
冶金行业岗位培训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讨袁嫔;16-18
摩擦学原理案例库建设刘晓玲;王优强;万勇;姜培刚;19-21
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有色冶金原理课程改革与实践邓永春;罗果萍;姜银举;王艺慈;朱建国;22-25+28
“新工科”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教学改革皮锦红;周衡志;赵秀明;王珏;白允强;26-28
基于科教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张德福;路晓鸽;赵晓明;29-31
同伴互评: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英语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林丹卉;32-34
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刘歌红;35-37
材料类专业课传热学全英文授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黎江玲;徐健;侯自兵;任山;杨剑;刘清才;38-39
“双一流”建设背景下教师评价体系改革郭艳琳;于群;韩岱;袁文霞;40-44
“新工科”背景下炼铁工艺学课堂教学探索柴轶凡;罗果萍;王艺慈;王永斌;安胜利;45-46+49
生态修复技术课程研究型教学袁蓉芳;王飞;陈辉伦;周北海;47-49
冶金概论课程慕课化过程及高效课堂探索李阳;程常桂;王炜;余岳;薛正良;熊玮;50-51
基于“成果导向”理念和“微助教”平台的材料分析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刘晓燕;杨西荣;何晓梅;罗雷;崔春娟;52-54+58
“新工科”理念下安全科学与工程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张洪杰;幸福堂;施耀斌;卢颖;55-58实验实习实训
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王文;王庆娟;朱晓雅;罗雷;杨蕾;牛文娟;杨程;59-61
钢铁冶金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雷洪;赵岩;62-63+69
面向工程能力提升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邹光明;刘源泂;侯宇;王兴东;蒋国璋;汪鸣琦;64-69
材料化学专业生产实习探索何万里;杨洲;70-72
高等农业院校化学类实验室管理赵青山;李健;郎大勇;许晶;73-77
基于微课模式的材料力学性能实验课程项目化教学陈刚;高荣礼;符春林;蔡苇;邓小玲;王振华;曹鹏军;孙建春;周安若;78-79+83
面向自动化实训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开发吕庆功;许文婧;秦子;牟仁玲;80-83
实验室开放条件下冶金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探讨安娟;袁晓丽;夏文堂;尹建国;84-87学生培养培育
高校工会推进“三全育人”路径探析邵丽华;88-89
“新工科”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强化张菊花;张伟;薛正良;90-92
新时代大学生主题班会的探索与实践王欣;93-94+97
“三全育人”视阙下学生党建进宿舍工作途径鲍博;甘玉红;95-97
校园读书节: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力培养融合的结点吴玉;张作来;关贵威;98-100专家专题论坛
钢铁企业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张鹏;蔡林棚;武朝锁;刘峥;101-102+105
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反思与展望王思琪;103-105
高校财务全面推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可行性分析杨梅;谢昕;106-107
“健康中国”视域下大学生体质健康成果深化与促进研究陈志军;金文植;108-110
高校学报服务学术传播与创新对策范兆琳;111-113
人工智能球场对网球运动的促进作用徐春宁;王艺;114-116
新时代鞍山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研究张波;李玲华;117-120
辽宁省工业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研究赵亮;高迪;121-124
《中国冶金教育》征稿征订启事125
创新发展中的国家一级学会——中国冶金教育学会126
点击在线投稿

 
 
 

(c)2008-2018 聚期刊

 

本站产品最终解释权归JUQK.NET

 

免责声明: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;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;另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告知!